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细数中国机床的第一次!

发布:2022-06-10  阅读:855

来源:金属加工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几乎所有工业部件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包括机床本身,因此,机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在行业,你是否会好奇: 行业前辈们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实现一台台国产机床的第一次下线?抱着这样的疑惑,小编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台重型车床 第一台普车、第一台数控机床......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产机床的 第一次下线。

1951年,新中国第一台重型车床

1951年4月,无锡开源机器厂(现为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试制成功2米立式车床,自重达26吨。这是国内自己制造的 第一台重型车床

后这台重型车床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之一先后在印度孟买、德国莱比锡等地参加国际展览会展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风采。[1]

(图片来源: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1952年,新中国第一台大型立式车床

1952年,新中国第一台回转加工直径1000毫米的153型立式车床在齐齐哈尔第一、第二机床厂试制成功[2]

(图片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1953年,新中国第一台龙门刨

在济南二机床集团车间里,有 这样一台年代感十足的“老员工”仍在服役 近70年来它一直坚守岗位, 近70年来它一直精准运行。 你很难想象它产自1953年,这是新中国第一台龙门刨床。

(图片来源:纪录片《主人翁 逐梦路》)

据参加过这台龙门刨床生产过程的济南二机床集团退休职工董有泰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机床制造业一片空白,国家工业部改组了18家不同类别的加工企业,济南二机床位列其中。工人们领到的第一个重任,便是打造这台龙门刨床, 他们当时工作的口号叫“打响第一炮,造好龙门刨”。

工人们的决心毫不含糊,可困难也是实实在在的,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工人们面前:当时厂里最大的刨床是一个德国进口的3米刨床,而这个工作台长 9米。3米的刨床,怎么生产9米的工作台呢?甚至有国外专家曾下结论,以当时新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不可能造出龙门刨床。 但是董有泰他们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靠着“蚂蚁啃骨头”精神,使用土办法把生产母机从3米加长到9米,反复打磨找平,整整两年,1953年4月,新中国的第一台龙门刨下线。[3]

(图片来源: 纪录片《主人翁 逐梦路》)

1955年,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

原沈阳第一机器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前身)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成功研制 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C260-1,并实现量产,当时车床的精度达到世界水平,还出口到了国外。 [4]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20世纪60年代,C620-1型普通车床年产量均在4000台以上。当时国内许多钢铁厂、矿山、铁路用这批车床作为工业生产的母机,创造出许多生产奇迹,因此被印在第三套两元面值的人民币上。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台车床现存于中国工业博物馆铁西馆。

1956年, 新中国第一台卧式镗床

1956年,新中国第一台卧式镗床——T68型卧式镗床在沈阳中捷友谊厂诞生。T68型卧式镗床是生产大中型零配件的机床。

(图片来源:辽宁省档案馆编研展览处)

从1954年开始,沈阳中捷友谊厂技术科的几名工人,依靠从苏联获得的一些技术图纸开始了新机床的研制,在摸索和实践中,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造出了卧式镗床的雏形产品——262型镗床,并于1955年小批量生产8台。

此后,经过一系列技术调整,终于在1956年研制出T68型卧式镗床,这是新中国第一台完全符合精度标准的卧式镗床。到1962年,每月生产出的T68型卧式镗床已经达到13台之多。20世纪60年代,鞍钢用来生产无缝钢管的轧滚镗床、轧滚磨床,一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专用组合镗床,都是用T68型卧式镗床制造的。[5]

1958年, 新中第一台无心磨床

1956年10月,无锡机床厂开始在苏联专家 巴隆斯基的指导下进行M1025磨床的设计,通过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技术困难。1958年3月,新产品装配完毕,鉴定合格。

下图为毛主席在中南海瀛台观看M1025磨床。

(图片来源: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这是无锡机床厂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磨床,更是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无心磨床。这台无心磨床的研制成功,为后续我国无心磨床的研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6]

1958年, 新中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8年,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三坐标数控机床。这台数控机床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的空白。[7]

下图为1958年清华大学与北一机床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

(图片来源:机械工人1966年第6期封面)

参加研制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学生等,平均年龄只有24岁。他们只凭着一页“仅供参考”的资料卡和一张示意图,攻下一道又一道难关,用了9个月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数控系统,由它来控制机床的工作台和横向滑鞍以及立铣头进给运动,实现了三个坐标联动。这台数控机床的研制成功,为中国机械工业开始高度自动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