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5-11 阅读:2410
近年来,“用工荒”、“用工贵”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食品机械行业如何破解人口红利渐失难题是值得企业深思的。为了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保障产品的生产稳定和质量,“机器换人”战略在很多企业中涌现,不少企业都开始研发新技术,努力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样,在人口红利渐失的情况下,食品机械行业也应该不断的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食品安全。
人口红利渐失“机器换人”现象涌现
近些年,“用工荒、“用工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波动,持续的经营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技改实现自我升华,其中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机器换人”,用机器人或者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劳作。对此,“机器换人”成各个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机器换人”一方面让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则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域,进而推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的转变和创新。
近日,在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无菌生产车间里,一套自动化设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我们和全球最先进的称量设备制造商梅特勒·托利公司合作研发的MFS智能称配管理系统,这套机械设备目前在全球也是独一无二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这套设备总投资达到600万元,在原料入库后,设备就会对每一袋原料计量,从投量复核到灌装跟踪,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提高50%。虽然是机械设备在配料,但是产品配比精准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
自动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让企业在人口红利渐失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完成产品的生产。“机器换人”现象在广东一带更是形成潮流。
据悉,随着了《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印发,广东各地纷纷抢抓先机,如广州市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规模,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提出,到 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实现翻一番,达到700亿元。而近期,东莞“无人工厂”的开工建设,更是让“机器换人”战略进入突破性阶段。
破解难题食品机械行业需扩大自动化生产
人口红利渐失,各行各业纷纷推出“机器换人”战略,以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保证企业生产稳定,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作为食品机械行业,同样也面临人口红利渐失带来的难题。小编获悉,面对人口红利的渐失,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日渐增加。
食品机械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激励行业技术升级,全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
十几年来,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经历了多伦变革,取得了不小进步,但是,一直以来,我国食品机械行业页面面临着散而小,大却不精的尴尬局面,产品的核心技术难以与发达国家的相抗衡。
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红利日渐缺失,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食品机械行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更是显得迫不及待。以拓斯达自动化解决方案在食品机械产业中应用为例,其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生产效率要求越高越好。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满足交货期。如冷灌装生产线从塑料原料自动上线到饮料灌装、大包装码垛全部自动在封闭车间内进行。
2、可适应产品的更新变化。具有很高的柔性和灵活性,生产线允许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包装物大小可以变化。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远短于设备使用寿命,变更产品及包装不至于更换昂贵的包装生产线。
3、设备常见故障迅速排除。解决方案预先输入电脑,当设备出现常见的故障时可以自行诊断,亦可实行远程诊断并排除故障。
4、具有自动识别功能。一方面可以自动识别包装材料的厚度、硬度、反弹力等,通过电脑反馈到拓斯达机械手调整动作幅度,保证不反弹。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产品,可用探头扫描,确定不同形状的物料位置,再反馈到不同的拓斯达机械手,它会准确无误地将物品按准确的位置及方向放入托盘中,快而且准,排除人工操作的视觉及手指的疲劳。
自动化程度越高,也就意味着生产效率越高,对劳动力依赖越小,且食品安全程度也越高。对此,食品机械企业应着力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应对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的食品加工。 (转自:中国测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