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透过“渤海之眼”看“潍坊之路”:一座城市的打造冠军企业集群实践

发布:2024-05-30  阅读:97

 

       相比同属山东省的济南、青岛,潍坊在全国的知晓度并不算太高,风筝——可能是和这个1.5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市关联度最高的一个标签。
       在潍坊,很多关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2023年,潍坊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在该地进行了为期3天的深度调研,走访了包括潍柴动力(000338.SZ)、歌尔股份(002241.SZ)、润丰股份(301035.SZ)、豪迈科技(002595.SZ)、富康制药等多家国内龙头企业。它们正在“高端化优结构、智能化抓数改、绿色化转方式、集群化强链条”,全力加快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透过白浪河入海处的“渤海之眼”,可以看到潍坊;透过潍坊,可以看到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路径。“一米宽、百米深”        德国管理学专家赫尔曼·西蒙教授在《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一书中,揭示了德国出口贸易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德国有着全球最庞大“隐形冠军”企业群体。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这些企业的终极志向不仅仅是出口,而是构建全球化的经营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冠军企业展现出了一种鲜明的特质。”赫尔曼·西蒙认为,即偏爱内部“制造”能力的培育,而非依赖“收购”——它们拒绝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或紧跟流行行业趋势,其发展速度初看或许缓慢,但相比之下,它们的业务更为稳固,并且往往拥有比那些迅速崛起的大企业更持久的生命力。
       在潍坊,就有着这样一批如赫尔曼·西蒙所描述的冠军企业。
       今年一季度,潍坊GDP增长6.4%。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1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4%,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51.1亿元,增长8.3%。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大批潍坊的冠军企业在拉动。
       冠军企业的数量、质量一直以来都是衡量某个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于近期公布了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该地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个,新增数量创历年之最。目前,潍坊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总量达到27个,居全省第2位;2023年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6个,总量达到148个,增量和总数连续3年保持山东全省第一。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一家受访企业都在自己公司大厅的醒目位置设计了一面专利墙,透露出这些企业坚信“聚焦主营业务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的理念。
       这是一场关乎长远竞争力的深刻变革,是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经之路,更是建设韧性、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之举。
       在调研中,被访企业的经营者们无一不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从他们频繁使用大量与创造力有关的词汇就可见一斑,例如“进化”“演进”“突破”“变革”“发现”“赶上”等,并且都强调了“创新”和“创造力”是他们经营企业多年的经验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华裔学者陈明哲曾在2018年提出了一套“精一管理”理论。他认为,当下时期的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面对的挑战在于积极应对变化,持续调整策略以响应竞争对手,以此维系竞争优势。在这一动态环境中,“固本培元,方能道行天下”,意指企业需紧抓核心,保持专注,在复杂多变中寻找突破,实现胜利。“精一管理”强调的是,在变动不居中坚守根本的重要性。
       多家冠军企业的经营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快速变化带来了新挑战,涉及科技竞赛的白热化、中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及高端产业回归本土等趋势。面对这一系列挑战,中国企业在策略上,更应当侧重于紧跟科技最前沿,加速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链的安全性和弹性,并驱动制造业向高端领域迈进。这不仅要求企业内部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更意味着要主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潍坊正在突出科技创新硬核引领,努力在工业母机、磁技术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按照“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思路,推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更多的“雁阵”正在形成。
“小池塘”也能养出“大鱼”
       目前,A股市场上共有29家潍坊企业,覆盖机械制造、造纸、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等诸多行业,市值总计超过3000亿元——潍坊版的“隐形冠军概念股板块”正在形成。
       如同德国的大多冠军企业并非集中在柏林等一线大都市一样,潍坊的资源禀赋,很难和省会城市济南及二线“顶流”城市青岛相比,这反而促使潍坊的企业更能沉下心来,通过业务聚焦和深耕,不断向“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冲刺。
       与此同时,也正是考虑到业务聚焦会使市场规模受限,而全球化则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业务聚焦”和“全球化”成为潍坊冠军企业不可或缺、相互支撑的两大支柱战略,成为这一群体的“集体标签”。
       无论是潍柴动力、歌尔股份,还是润丰股份、豪迈科技,他们都将在某个领域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作为自己的标目。与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直面交流时,会发现他们比其他地区的企业家们更在乎“全球份额”这个概念——“出海”“国际化”“全球化”等在他们口中是高频词。
       一家冠军企业的经营者告诉记者,一开始他连出国都会觉得害怕,现在每年有200多天在国外,跑完了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一年多时间就要换一本护照。在他的公司里,4000多名雇员中,外籍雇员占了近四分之一。
       尽管各家的产品不同,经营者的教育背景不同,企业发展路径也不同,但他们都坚信,“唯有专注,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因而,潍坊的冠军企业群体似乎并不执着于将规模做到多么大,反而是在技术研发、客户服务上投入大量精力,认为在利基市场这个“小池塘”里同样能长出“大鱼”。这和如今的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的座右铭——“我们集中精力做我们能做到的;我们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如此。”如出一辙。
       潍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省内排名第一;115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排名前三位,其中21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冠军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潍坊冠军企业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一个单项冠军企业能辐射带动大量不同层次的小型企业。数据显示,全市近7成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纳入了重点产业集群体系,全市单项冠军企业在当地平均配套率达到将近5成。
       正是这种“链式思维”,为在当地能成长出更多的冠军企业提供了空间和土壤。与此同时,在潍坊,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合力已经形成。
        2018年3月,潍坊市发布了《潍坊市隐形冠军企业群培育方案》,旨在通过“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计划,逐步建立一个从市级至世界级的隐形冠军企业梯队。同年,又发布了《潍坊市行业龙头企业群培育方案》,旨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培育出百亿级、千亿级的行业龙头,提升产业竞争力。该方案着重于扶持技术创新活跃、市场潜力大、带动性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在研发、智能制造、品牌建设、资本运作等七方面提供专项支持,实行动态管理,对表现突出者适时纳入培育,每年更新龙头名单。
        在调研期间,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这些“隐形冠军”身后还隐藏着诸多有趣的“隐形数据”,例如:潍坊现有驻潍高校和职业院校70所,在校生41.7万,每年可提供11万名高技能人才。
       一家企业的经营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他们公司里有5位“功勋员工”,非常巧的是,正好是从初中到本科的五种学历——冠军企业不仅有学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前沿科学家、工程师,还有更多的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这何尝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
企业家的热情和冷静
       依据其承担的职能,企业家在管理学上可被划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约瑟夫·熊彼特论述的创新型企业家,另一类是以以色列·柯兹纳理论为基础的机会型企业家。前者打破均衡,后者重建均衡。换句话说,创新型企业家扮演探路者的角色,开创新局;机会型企业家则为适应者,模仿与优化前者开创的道路。两者共同引领经济体系进入一个新的、更高效的稳定循环之中。
       时至今日,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跨越单个企业的边界,演化为产业链整体实力的比拼。行业领头羊不过是冰山一角的显现,其背后依赖的是一个庞大生态系统中众多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一大批冠军企业的强力支撑。
        多家冠军企业的经营者不约而同地向第一财经记者讲述了自己和国际重要客户之间的故事,以及自己如何从一名依赖外贸订单的“生产车间主任”蜕变成为领导一家具有国际化企业的领导者的过程。
        他们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是极为热情的,总是能够透过复杂的表象看到商业本质,化繁为简。“我们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那就必须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集中资源服务于客户关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通过高度专业化增强竞争力。”一家企业的经营者告诉记者,这种密切的客户关系是相互的,“首先,我们掌握了海外客户所需关键零组件的核心技术;其次,海外大企业也希望我们提供更多一站式服务,包括中间品、精密零组件的研发和制造;最后,我们对特定市场和特定技术长期的投入和执着体现了我们战略的坚定和对客户的承诺,海外客户由此可以接受到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赫尔曼·西蒙写到:“真正的隐形冠军,怕是只有‘心里有团火’的企业家和他们的志同道合者才能缔造。因为归根结底隐形冠军不仅仅是一个值得追求的荣誉称号,从更深层次来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这种信念的是对客户价值的尝试挖掘和对产品服务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在数日的调研采访中,第一财经记者透过“这团火”,也看到了这些冠军企业的经营者头脑冷静的另一面。“我们重视创新,但更强调聚沙成塔式的微创新理念。在我看来,改善就是一种创新,人人皆可创新,处处都能创新。”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卓越的性能、品质、创新和服务来赢得市场,而不是通过不惜代价的降价策略。
        “头脑冷静”是这个企业群体的共同特点,他们制定并坚持长期战略,几乎不被短期利益所诱惑,能够确保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种稳定性,成为了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石。
       在潍坊的调研采访中,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受访的企业家群体展现出了一种高度的敏锐性和警觉性,他们保持着积极开放的心态,不仅在认知层面保持着高度的敏感与接纳,更在实践层面主动求变,积极探索应对挑战的策略。他们凭借这种敏锐的“黄金嗅觉”,能够精准发掘事物相互间的微妙联系,勇于跨越常规束缚,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视野来剖析问题。他们内心保持着开放性,积极主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动,从而能够在趋势与方向上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判断与决策。
“潍坊之路”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是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能的关键领域。潍坊,作为一地所拥有的制造业冠军企业数量固然比较可观,但放在全国来看,中国距离制造业强国的目标仍有漫长的路程要走。
       我国制造业虽然坐拥世界最大规模、品类最全的产业体系,但在高端制造等特定领域仍面临断层和瓶颈,关键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及人才的对外依赖度高,依然会给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带来挑战。
       近年来,我国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给予了深切关注,着重挑选具备强劲实力与竞争力的集群作为培养重点,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集群内包含多个互动频繁、紧密相连的上下游产业链。各地依据自身的产业基础优势,采取多种策略以促进集群成长,比如依托大型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来激励中小企业的成长、改善经营环境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聚、共建渠道共谋专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以及鼓励集群内企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等,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内部的协作与整合。这种精细且高效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集群的生产效能,也显著增强了其整体的竞争力。潍坊,已经趟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2024潍坊机床展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潍坊鲁台会展中心举办,预计规模达30000平方米,500家参展商,35000名专业观众。重点展示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激光切割设备、焊接设备、工业机器人、特种加工设备、动力传动、检验和测量设备以及各种机械功能部件等产品。围绕供需对接促进成交,为行业提供一个考察供应商、采购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站式选择平台。